教育公平视角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9-06-25 来源:

摘要

当前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普职教育体制:一类是普职分流的双轨制,主要以德国为代表;一类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普职分流有利于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劳工阶层提供就业保障,但也有不少研究从人为制造的不平等、固化阶层流动、机会平等的虚假性和违背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等角度对普职分流提出批评,倡导普职融合。事实上,普职融合未必比普职分流更显教育公平,教育不能只是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是为职业作准备的教育。

观点扫描

●综合大学偏重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偏重职业教育。综合大学坚持洪堡所倡导的探究真理、学术自由的精英学术人才培养模式,而职业类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则面向当地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组织课程教学,开设“双元制”课程,招收少量从职业轨道升学的非传统大学生。

●基于个人的遗传、天赋上的差别和社会不同岗位对劳动力不同的需要来设计不同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不同教育的选择,受制于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而实现家庭条件普遍致善和社会环境的公平,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所有的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在于是直接为职业作准备,还是间接为就业作准备。在人人都需要通过职业谋生的情况下,没有职业教育的普通教育是很难独立存在的。

一、普职分流与融合

(一)德国普职分流

在德国,青少年从学校到工作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高度选择性的普通教育;另一条是规范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德国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后(个别州除外),将进入文法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和综合中学,开始普职第一次分流。就读文法中学的学生,主要是为就读高等院校做准备,以考取普通类(学术类)大学为目标;主体中学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科中学也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与主体中学相比较,职业层次相对较高;综合中学是上面三种中学模式的整合,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综合大学偏重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偏重职业教育。综合大学坚持洪堡所倡导的探究真理、学术自由的精英学术人才培养模式,而职业类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则面向当地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组织课程教学,开设“双元制”课程,招收少量从职业轨道升学的非传统大学生。


总括而言,德国普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是生源不一样,普通教育具有选择性,吸纳的是相对“优秀的”学生,而职业教育是兜底的教育,在原则上没有学历和基础方面的要求;二是毕业生发展趋向不一样,中学阶段的文法中学毕业生,大部分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职业类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就业;三是治理体系不一样,普通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州政府,职教双元制实行的是“混合治理”,提供培训的私人企业对培训负责,政府对职业院校负责,两者均受职业教育培训法律的约束。工会和行业协会在双元制培训的协商上起着重要作用。


(二)美国普职融合

美国教育实行的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美国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有综合高中、全日制CTE高中和区域CTE学校或中心。综合高中主要进行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其中一小部分也进行职业教育。2008年,美国综合高中约有1.8万所,占全日制公立中等教育机构的94.8%[7]。全日制 CTE学校数量不多。职业教育实施在美国中学阶段处于边缘化。

总括而言,与普职分流的德国相比,美国的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有三个特点:一是普通教育占主导地位。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机构和学生数量占绝大多数,处于主导地位,职业教育机构和学生数量不多,处于边缘地位;二是普通教育入学对学生要求相对宽松。在美国的中学,没有像德国的文法中学那样,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很高的要求。在美国,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中学毕业生,只要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都可以进入高等教育学习,高等教育的门槛不高。三是美国的普通中学毕业证书,甚至大学毕业证书,与专业的关联程度较低,最具有通用性。“美国颁发的教育证书最具有通用性。几乎没有几个中学的教育证书与将来的劳动力岗位有任何直接联系。即使大学或学院所颁发的大学水平的教育证书大多也是相当通用的,与特定职业只有有限的联系,诸如工程、会计、医学护理等领域颁发的教育证书大多不在此列。”


二、主张普职分流

主张普职分流的主要理由归纳起来有四条。

(一)增加教育机会的平等

教育机会的平等指的是教育机会的获得要依赖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潜质,而不是社会背景。而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在招收学生的时候,过于看重家长的经济实力,这是一种不平等。普职分流则相反,既没有严格的经济门槛,也没有机制上的歧视,使相同才能的学生能够拥有相同的教育机会。

精英主义的推崇者哈耶克坚持把能力和素质作为差异的判断标准。哈耶克直言不讳地承认,对于学术能力超常的精英,要给予特殊的机会,因为这样符合社会效率。他指出,从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些在学术和科研方面有着卓越才能的人,应该得到机会,无论其家庭是否富裕。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

同一类型和同一水平的学生,接受与他们水平和类型相匹配的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普职分流,对所有学生都有利,因为这样更容易实施因材施教。

有学者指出,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合接受以单一的学术为导向的普通教育。有的学生在学术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很可能得不偿失,难有成效;有的学生本来就有学术之外的职业专长,让他们放弃职业专长,去学习并不擅长的学术课程,接受所谓的普通教育,是不人道的,也是不公平的。

(三)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社会分工有着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不同类型的人才,需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存在差别。“教育必须为就业市场不同的职业需求输送人才。……为就业市场输送不同规格的人才则需要教育过程的区别对待,就业市场的职位种类繁多,而不同的职位自然就需要具有相应职业技能的就业者。

教育培训行业技术服务商

业务咨询:023-67549600(工作日9-18点) / 13983085662(下班)

市场合作:023-67866263

客服QQ :2793075690

合作邮箱:13983085662@139.com

公司地址:重庆市南岸区腾龙大道48号蓝光COCO8栋7层

功能
学习系统
商城系统
营销系统
统计系统
观点
鼎观点
新教育
热推荐
案例
事考帮
练题狗
润题库
美琪教育
合作
流量合作
内容合作
代理销售
APP下载
安卓演示版
IOS演示版
关于
公司介绍
企业资质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品
ChinaDRM成员单位
ISO 9001认证

Copyright ©2015-2021 云课堂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 渝ICP备05000323号-1